“我国45-59岁区间人口数量达到3.37亿,随着这部分备老人群逐渐进入老年阶段,将激发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和消费活力。”12月7日,《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》发布,作为该报告的主编,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、文科资深教授彭希哲在会上作了解读。
从“为老”向“备老”的重大转变
今年1月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》。报告有一个专章对该政策进行了解读。“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从国家层面提出了‘备老经济’概念,这是从‘为老’向‘备老’的重大转变,标志着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备,从单纯的养老服务转向更加综合和全面的老年服务体系建设。”彭希哲说。
报告对备老人群的消费特征与趋势进行了探析。“备老人群的消费趋势正从基础消费转向品质追求。”彭希哲说。
老年居民消费将是银发经济核心动力
报告认为老年居民消费将是银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,政府消费将是银发经济发展的有力牵引。
基于我国老年居民消费、政府消费和全国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测算,《报告》保守估算出我国未来银发经济的发展规模。在中等增长方案下,假设老年居民消费增长率为5.32%,到2035年,银发经济规模预计为45.35万亿元,占GDP的22.67%;到2050年,银发经济规模将攀升至98.22万亿元,占GDP的24.55%。
老年教育未来甚至可能超过教培行业
报告梳理了2013年至今所有与银发经济相关的政策关键词,其中“养老服务”最为突出,显示了它在银发经济政策中的核心地位。此外,“社会保障”和“医养结合”也是高频词。
当前,我国养老金的“三大支柱”发展不均衡。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的第一支柱规模最大、但缺口问题凸显;以企业主导的第二支柱和个人养老金构成的第三支柱覆盖率有限,但未来发展潜力无限。
“值得关注的是,老年教育未来甚至可能超过教培行业,同样潜力巨大。”彭希哲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