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点信息
健康养生
当前位置: 首页>>健康养生>>正文
2025养生月历带您健康一整年
2025-01-03 14:44  

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,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”这首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,反映了四季、天气与物候的变化,其中蕴含的养生之道,更是无比精妙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中指出:“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。”这是中医养生之道最根本的指导思想。如何跟随二十四节气养精神、调饮食、择起居、做运动?值此新年来临之际,本报为读者朋友精心制作了2025养生日历,真诚地祝愿读者们健康常在、笑口常开,快乐每一天。

 

一月

 

【小寒】小寒连大吕,欢鹊垒新巢。

 

养生要诀

冬与肾相应,寒气易伤肾。中医认为,肾主骨,骨伤病在冬季最为难熬。特别是骨质疏松患者,此时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原则是固护肾元之气,运动不宜剧烈,以减少肾元损耗,可选择太极拳的简单招式、慢跑、步行等。需要选择合适的天气晒晒太阳,以活化体内维生素D,增强骨质。

药膳推荐

当归生姜羊肉汤、腊八粥、杜仲苁蓉羊肉汤

 

【大寒】大寒宜近火,无事莫开门。

 

养生要诀

大寒处于极寒与体内阳气逐步升发的交接时期,此时应保持心态平和、早睡晚起,养阳护阴。寒冷使全身气血运行缓慢,易受风寒侵袭,应注意身体各部位保暖。防腰寒,双手握空拳,用拳眼在腰背部两侧膀胱经上下往返摩擦,使温热感向深部透热。保脚暖,常泡脚,水温42℃左右,水位没过脚踝,浸泡时长以30分钟为宜。

药膳推荐

党参红枣炖排骨、益智仁粥

 

二月

 

【立春】柳色早黄浅,水文新绿微。

 

养生要诀

春季的三个月应该入夜即睡眠,早些起床,使精神愉快,敞开胸怀,保持万物生机。阳气升发时,要调节好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七情,如果思虑过度,忧愁不解,会影响肝气疏泄,导致疾病发生。特别是患有肝病、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,如不注意情志养生,极易引起旧病复发、加重。

药膳推荐

虾仁韭菜、香椿拌黄豆芽、马兰头炒猪肝

 

【雨水】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

 

养生要诀

春季易肝气过旺,从而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。此时降水增多,寒湿之邪影响脾脏,可能使人产生消化不良、腹泻等症状。雨水前后应着重护肝养脾、祛风除湿,在饮食上宜少酸多甜,同时保持五味不偏、营养均衡,尽量少吃辛辣食品。如果犯“春困”,可巧用穴位,用拇指按揉内关、神门、三阴交穴,每天按揉5~10分钟,可安神定志。

药膳推荐

金橘山药小米粥、砂仁鲫鱼汤

 

三月

 

【惊蛰】雨催惊蛰候,风作勒花开。

 

养生要诀

从中医五行学说中五行与脏腑的关系看,春天与肝、肾的关系非常紧密。中医提出“乙癸同源,肾肝同治”。凡是养肝护肝,特别是在春季,除了要顺应肝木的升发特点,在养护肝脏的同时,还要注意与肾水的滋养密不可分。养肝,更要养肾。

药膳推荐

山药枸杞排骨汤、荠菜饺子

 

【春分】二气莫交争,春分雨处行。

 

四月

 

【清明】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。

 

养生要诀

此时节需要晚睡早起,这里的“晚睡”是相对于冬季日光时间延长,不晚于23时,早起后可适当慢步或慢跑。勿过食“发物”,中医指动风生痰、发毒助火助邪之品,如海鲜、咸菜、羊肉之类。宜喝养生茶,尤其是明前茶,有养肝清头目、化痰除烦渴的作用。

药膳推荐

新茶炒鸡蛋、猪肝菠菜汤、青团

 

养生要诀

春天应顺应自然界阳气生发舒畅的特点,疏肝、养肝、护肝。劳累、精神紧张、发怒、吵架、郁闷等原因都可造成肝主疏泄功能异常。春分时节要做到心平气和,多培养些兴趣爱好,忌大喜大悲、情绪波动剧烈,可与亲友结伴郊游,增广见闻。

药膳推荐

春笋荠菜虾蓉、油焖春笋、山药核桃羹

 

【谷雨】春山谷雨前,并手摘芳烟。

 

养生要诀

谷雨前后,人体容易上火,也易产生湿气,宜喝茶养生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了茶有解渴、解毒、清热去火、消食、降脂减肥和提神的作用。但有几类人不适宜,如:寒体的人不适合喝绿茶;贫血、失眠者不宜喝茶;有胃病尤其是有胃溃疡的人不提倡喝茶,如果实在想喝,可在饭后喝淡茶,不要空腹喝。

药膳推荐

枇杷银耳羹、莲子米麦粥

 

五月

 

【立夏】落絮蒙蒙立夏天,楼前槐树影初圆。

 

养生要诀

此时节气温逐渐升高,但早晚气温仍较低,不可过早去掉保暖措施。立夏后,因为“壮火食气”,容易消耗心脏阳气,且天热易出汗,心火易移小肠,出现尿黄、尿少、尿急、尿痛等表现,此时也可食用有清火祛湿作用的食物。

药膳推荐

酸枣安神糕、荷叶粥、蘑菇鲜贝汤

 

【小满】清和入序殊无暑,小满先时政有雷。

 

养生要诀

这个节气以“湿”和“热”为主的季节特征性,非常容易引发以湿热为主的各种皮肤病。平时生活中应勤换衣物,保持衣物整洁干爽;饮食上要少吃含化学物质,比如香精、醋酸、糖精等食物,葱姜蒜也应少吃,可多吃一些苦味蔬果,如黄瓜、冬瓜、莴苣、苦菜等。

药膳推荐

咸蛋苦瓜、冬瓜薏米老鸭汤

 

六月

 

【芒种】令序当芒种,农家插莳天。

 

养生要诀

夏主心,湿热之邪最易伤及心脾,使心、小肠、脾、胃的功能失职,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,适度运动、动静相宜,动以养形,静以养神。

药膳推荐

白扁豆粥、黄花肉片汤

 

【夏至】昼晷已云极,宵漏自此长。

 

养生要诀

夏至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,注意保护阳气。夏季天气炎热,且南方湿度大,食物容易腐败变质,剩饭剩菜或生冷食物若不加以适当贮存就容易被细菌污染,使肠道感染,应尽量减少或避免食用。这个节气里,不要在炎热高温下做剧烈运动,从中医角度讲,容易伤阴液同时也损耗阳气,运动可以选择在早晚气温不高的时候进行,做一些比较舒缓的运动。

药膳推荐

乌梅汤、薄荷鸡丝、绿豆粥

 

七月

 

【小暑】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。

 

养生要诀

小暑是进入长夏的第一个节气,这个节气天气炎热,暑热之邪最易侵入人体。人们往往容易心烦意乱,脾气暴躁,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,要保持充足的睡眠,调养心神。同时宜遵循“少动多静”的原则,以免阳气外泄,注意劳逸结合。这个节气在五脏属脾,最大特点是湿气太重,而脾喜燥恶湿,要注意平衡膳食,荤素搭配,以清淡为宜。

药膳推荐

藕鲫鱼汤、蜜汁藕、鞭笋鳝段煲

 

【大暑】炎蒸乃如许,那更惜分阴。

 

养生要诀

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,江浙一带“湿热交蒸”是这个节气的明显特征。此时养生有三个要诀:一是趁暑化湿解冬病,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,在夏季尤其应该细心调养,重点防治;二是多饮暖水药食粥,推荐饮用白开水,建议小口多饮,同时,可以用粥来滋补身体;三是消暑切莫动“肝火”,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、着急等极端情绪。

药膳推荐

荷叶莲藕米仁粥、青龙白虎汤、赤小豆凉糕

 

八月

 

【立秋】云天收夏色,木叶动秋声。

 

养生要诀

虽然立秋称之“秋”,但“秋老虎”肆虐,此时人体内积蓄的夏季湿热还未完全散去,容易导致气阴两虚,使人产生倦怠、乏力之感,可根据需要适当进补,但不可盲目贴秋膘。立秋后早晚寒气渐盛,体虚的人容易寒气侵体,也易引发多种疾病,这一阶段要注意增减衣物,特别要注意预防感冒。

药膳推荐

薏米百合粥、百合枣仁蜂蜜羹

 

【处暑】处暑余三日,高原满一犁。

 

养生要诀

处暑之际,暑热尚未尽退,空气逐渐干燥。中医认为:热易伤阴,燥易伤肺,容易出现口干、干咳、鼻干、流鼻血等症状;肺主皮毛,容易出现皮肤干燥、皮屑增多;肺与大肠相表里,则出现大便干结症状。要早睡早起,增加午睡;多喝开水或蜂蜜水,食用应季新鲜水果,少吃寒性水果;少食热性食物,多吃润肺食物;保持心情舒畅。

药膳推荐

麻酱菠菜、滋补鸭汤、百合红枣蒸南瓜

 

九月

 

【白露】露沾蔬草白,天气转青高。

 

养生要诀

从白露节气开始,昼夜温差大。早晚要注意保暖,可泡脚防秋冻受凉,同时还需要预防秋燥。燥邪伤人,易耗伤津液,出现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及大便干结、皮肤干裂、瘙痒等症状,要多喝水,多吃新鲜蔬菜水果,还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、滋阴益气的中药。同时燥易伤肺,白色入肺经,多吃白色食物。

药膳推荐

莲子百合粥、沙参枸杞粥

 

【秋分】燕将明日去,秋向此时分。

 

养生要诀

秋分节气意味着真正的秋季来临。秋分养生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:和饮食,可适当以滋阴润燥的食物为主,如百合、白萝卜、梨、木耳、枫斗、西洋参等;护脾胃,注意局部保暖,忌食过多生冷食物;补湿度,注意保持室内具备一定湿度,适当补充水分;遵作息,遵从秋收冬藏养生原则,早睡早起;调神志,秋分后易出现悲秋思维,应保持心情舒畅。

药膳推荐

雪梨银耳红枣莲子汤、沙参玉竹润燥汤

 

十月

 

【寒露】袅袅凉风动,凄凄寒露零。

 

养生要诀

寒露时节应早睡早起,收敛神气,养护人体的收敛机能。寒露时节多“凉燥”,因此饮食宜温润,不宜辛燥,多吃芝麻、梨、白萝卜、银耳、莲藕、山药、菠菜等具有滋阴润肺功效的应季食物,少食辛辣油腻之品。菊花、枸杞、石斛、百合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
药膳推荐

枸杞菊花茶、香菇冬瓜球

 

【霜降】鹰击喜霜近,鹳鸣知雨来。

 

养生要诀

此时要注意“三防”,即:防燥,秋燥常表现为口干、咽干、唇干、皮肤干、便秘等,早晨喝温水冲泡的蜂蜜水,多食秋梨、莲藕、银耳、百合、萝卜等甘寒多汁的食物,及富含维生素C的橘子、苹果等时令水果;防寒,早晚添衣,晚上温水泡脚等;防郁,规律生活,早睡不熬夜,读书、听音乐、散步、和朋友交流等。

药膳推荐

栗子参鸡汤、归参山药猪腰、牛奶果香柿子饼

 

十一月

 

【立冬】一点禅灯半轮月,今宵寒较昨宵多。

 

养生要诀

冬季养生应注重睡眠规律,储藏精气,若过多耗费精气则精气不足,肾藏亏虚。人们必须顺应四季变化规律,养精蓄锐,早睡晚起,减少身体损耗。此外还应做好运动健身,通过适当增加运动量来提高机体耐寒能力和抵抗力。冬日室温过低,会提高血管收缩率,促使血压上升,诱发中风、心肌梗死等病症出现,所以糖友要做好冬季保暖工作,及时增加衣物。

药膳推荐

龙马童子鸡、芹菜炒豆腐、白萝卜炒木耳

 

【小雪】甲子徒推小雪天,刺梧犹绿槿花然。

 

养生要诀

相比较春、夏和秋季,冬季应更加着重补养身体。消化系统的疾病都与日常的生活习惯密不可分,所以一定要从内外双重都进行预防。尤其要注意保暖,让身体不过度感受气温的骤降,维持在一个温暖环境中,可以抵御冷空气对消化系统的伤害。睡前可热水泡脚,提高身体抗寒能力。

药膳推荐

冬瓜山药炖羊肉、黄芪当归瘦肉汤、桑椹芝麻糕

 

十二月

 

【大雪】积阴成大雪,看处乱霏霏。

 

养生要诀

冬季宜早睡晚起,待日出后再起床,能躲避严寒,涵养人体阴气。冬季在户外运动时,最好选择太阳出来之后的8:00—9:00,或者下午4:00—5:00进行,且运动前需要做准备活动。大雪是“进补”好时节,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,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,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,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。此时宜温补助阳、补肾壮骨、养阴益精。

药膳推荐

参芪乳鸽汤、人参海马酒

 

【冬至】春来冰未泮,冬至雪初晴。

 

养生要诀

阴阳两气更替的时节,心脑血管病容易高发。预防上要合理饮食,可进食适量羊肉、牛肉、桂圆等,用以温阳补气;要保持大便通畅,冬天多吃萝卜、大白菜,也可以用牛蒡子泡水,有利于通便。要适当运动,量力而行,避免剧烈运动,以免阳气过度升发,切记在太阳出来、雾霾散去后进行。要戒烟限酒。

药膳推荐

饺子、当归生姜羊肉汤

关闭窗口

广东药科大学离退休党委、离退休工作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