蟹满鱼肥、瓜果飘香、五谷丰登……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古代文人墨客把对秋日美食的喜爱写进一句句诗词里,千百年后读来,仍令人口舌生津。
水产:水痕秋落蟹螯肥
秋季的江河湖海,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场。
“秋风起兮木叶飞,吴江水兮鲈正肥。”秋天肥美的鲈鱼引起了西晋文学家张翰无尽的思乡之情。鲈鱼在秋季准备产卵,体内积蓄了大量的营养,蒜瓣白肉更加肥美鲜嫩,几乎无腥味。更可贵的是,鲈鱼只有一条主刺,没有太多细刺,对于不擅长挑鱼刺的人十分友好。鲈鱼蛋白质含量为18.6%,脂肪含量只有3.4%,因此清蒸鲈鱼的汤十分清亮,一点也不油腻,还能最大程度保留鱼的营养和鲜嫩。并且,鲈鱼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(DHA,俗称“脑黄金”)和二十碳五烯酸(EPA),常吃有助增强记忆与思维能力。除了清蒸,鲈鱼还可以红烧、做汤等,注意少放油和盐。
“秋风起,蟹脚痒。”螃蟹是秋日不可错过的珍馐。诗仙李白对月饮酒吟诵“蟹螯即金液,糟丘是蓬莱”,曹雪芹也借林黛玉之口感慨“螯封嫩玉双双满,壳凸红脂块块香”。螃蟹不仅美味,营养也不错,富含优质蛋白质以及镁、钙等矿物质,并且热量低,不用担心长胖。螃蟹身上有三个部位不能吃。一是鳃,位于腹部两侧,呈灰白色,软绵绵的。二是肠,位于脐盖内侧,呈黑色条状。三是胃,通常埋藏在蟹黄中,是透明囊状的。
秋季的虾也非常肥美,唐代诗人唐彦谦用“双箝鼓繁须,当顶抽长矛”描写出虾威风凛凛的鲜活姿态。虾营养丰富、易消化,老少皆宜,是优质蛋白质的好来源,也是各种减脂餐中的常客。虾本身味道很鲜美,因此烹调应少盐少油,尽可能保持原有的风味,比如白灼和清蒸,搭配柠檬片或蒜蓉酱,清爽开胃。大一点的虾因为肉厚,内部可能味道比较淡,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调味,比如加些酱油做成红烧大虾。如果腥味较重,可加黄酒、葱姜去腥。
主食:喜看稻菽千重浪
无论“秋收万颗子”还是“菽粟瓶罂贮满家”,所谓秋收,主要说的还是收获粮食。
杜甫回忆开元盛世的丰饶,写下了“稻米流脂粟米白”的诗句。水稻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,《史记》中便有“楚越之地,地广人希(稀),饭稻羹鱼”的记载,可见大米早就是江南主食。大米富含碳水化合物,是食物中最高效的能量来源。但现代人饮食过于精细,只吃精加工的白米,容易B族维生素、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不足,建议煮白米饭时加点全谷物杂粮,如糙米、燕麦、红豆、藜麦,以提升营养。
除了大米,唐代诗人王维笔下“夕雨红榴拆,新秋绿芋肥”中的芋头也可以当主食。芋头作为薯类,淀粉含量较高,但升糖指数不太高,适合用来代替一部分谷类作为主食。而且芋头富含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,饱腹感很好,是减肥人士的理想选择。芋头蒸熟后直接食用,或碾成芋泥搭配调味品,都是健康的吃法。
还有一些秋季独有的点心,也是古人的心头好。苏轼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与饴”,赞美的便是月饼。古代月饼极具节令性,仅在农历八月前后出现,中秋后便少见。“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。”唐代诗人宋之问笔下的桂花也可以成为食材。中秋前后,人们把桂花与米粉、蜜糖等食材揉在一起,做出甜美松软的桂花糕,每一口都充满秋的韵味。
果蔬:枝垂硕果霜初落
秋天是果蔬丰收的季节,古人与我们有着相通的欣喜心境。
诗圣杜甫给人忧国忧民的印象,却也有可爱的一面。他回忆青少年时光,写下了“庭前八月梨枣熟,一日上树能千回”。梨和鲜枣是秋季代表性水果。梨富含水分和膳食纤维,能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干,还有促进排便的山梨糖醇,利于肠道健康。鲜枣则是常见水果中的“维生素C王者”,吃几颗就能满足人一天的需求。不过,鲜枣的糖含量比较高,需要控制体重的人得少吃。
秋天的石榴象征多子多福,李商隐的“榴枝婀娜榴实繁,榴膜轻明榴子鲜”,就像工笔画一样勾勒出石榴的模样。石榴富含多酚类,有助抗氧化,减轻慢性炎症。石榴籽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E,如果能接受,建议直接咀嚼吞下去,获取更多营养。
水生植物在秋季也纷纷上市,呈现出独特的鲜美,生活在南宋的陆游多有记述。“秋菰出水白於玉”中提到的秋菰,其实就是茭白,其含有不少糖和氨基酸,吃起来有鲜甜的味道,清炒茭白、搭配肉丝或虾仁,都是不错的做法。“乡国鸡头卖早秋”中的“鸡头”指的是鸡头米,晒干后一般称为芡实。鸡头米口感软糯,可煮汤做甜食,也可与其他蔬菜一起烹炒。芡实碳水化合物含量接近80%,适合制作甜品、煲汤、煮粥等,例如桂花芡实糖水、山药芡实排骨汤。
坚果:中腴外劲介如坚
秋天也是各种坚果成熟的季节,翻开诗卷,核桃、栗子、松子依次登场,或烤或煮,滋味悠长,足以慰藉渐渐寒冷的长夜。
脆香的干核桃一年四季都能买到,但刚从树上打下来、嫩得能掐出水的鲜核桃并不常见,只有初秋正当时。南宋诗人陈宓用“中腴外劲介如坚,能伴寒松晚菊鲜”描绘了核桃外壳坚硬、内部饱满的特点。鲜核桃很容易变质,喜欢吃的人可以趁其大量上市多买一些,直接冷冻起来,随吃随取。鲜核桃维生素C含量较高,其余大部分营养素含量低于干核桃。无论哪种核桃,都可以用来拌凉菜、熬粥或者跟大豆一起打成浆。
在南宋诗人范成大看来,“紫烂山梨红皱枣,总输易栗十分甜”。栗子属于坚果家族中特殊的一员:碳水化合物含量与米面相当。因此,享受了栗子的美味,就得减少主食的摄入量。栗子还可以用来做杂粮饭、粥,或者与大豆混合打成浆。栗子入菜也非常美味,比如板栗烧鸡,既能保留营养,又能增添风味,是秋季佳肴。
唐代诗人韦应物的“空山松子落”赋予松子空灵的意境,成为秋日隐士的象征。松子与核桃类似,属于脂肪含量极高的坚果,富含不饱和脂肪酸、维生素E和锌,具有抗氧化作用。将松子加入沙拉或烘焙食品中,既能增加口感层次,又能提升营养价值,每天一小把即可。